说起开国上将,许世友这个名字绝对是响当当的存在。可是最近翻阅资料时,发现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儿:战功累累的许世友,竟然没被官方追认为“军事家”!
这事儿说出来,估计不少军迷朋友都得懵圈。要知道,在开国上将里头,已经有16个人先后被追认为军事家,可偏偏就是没有许世友的名字。这到底是咋回事?
三套认定标准,许世友都没“赶上趟”
咱们先来捋捋这个军事家到底是怎么评出来的。
第一套标准是1953年的“九大军事家”。当时中宣部公布了九个人:周恩来、朱德、彭德怀、林彪、刘伯承、贺龙、陈毅、徐向前、叶剑英。不过这个版本有个大问题——连毛主席都没算进去,显然不够全面。
第二套是1989年的36人版本。这回是邓小平主持,中央军委审定的,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全部入选。但这个版本有个毛病:开国上将一个都没选上!要知道,上将里头可是藏龙卧虎,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。
第三套就是现在的61人版本。这个比较人性化,通过讣告和悼词的方式,给那些功勋卓著的开国上将们一个“军事家”的认定。韩先楚上将是头一个吃螃蟹的,1986年去世后,新华社在生平里明确称他为“军事家”。
16位上将先后“上榜”,许世友却成了例外
从韩先楚开始,陆续有王震、陈锡联、张爱萍、杨成武、洪学智、萧克、吕正操、董其武、陈再道、李达、杨得志、李聚奎、王平、叶飞、杨勇等15人也获得了同样的待遇。
比如王震,1993年去世时,新华社讣告里写得明明白白: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”;再比如最后一位去世的开国上将吕正操,2009年的讣告也明确标注为“军事家”。
可是轮到许世友,画風就变了。他的官方定论是:“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、无产阶级革命家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”。
看到没?到了军事这块,就是“卓越的军事指挥员”,不是“军事家”。这差别可就大了去了!
许世友的战功到底有多牛?
说到许世友的军事才能,那真是没得说。
济南战役,许世友就展现了他的“霸气”。当时粟裕是总指挥,战略部署是“打援为主,攻城为辅”。可许世友偏不信邪,坚持要集中全部兵力直接攻城。结果怎么样?八天就把济南拿下了!事后有人说许世友太莽撞,应该多用点谋略。毛主席怎么说的?“有时候还是狭路相逢勇者胜”!
对越自卫反击战更是许世友的“封神之作”。当时开国上将还活着40个,可大多都老了。邓小平本来想让邓华去指挥,可邓华身体太差,瘦得只剩70多斤。这时候,许世友站出来了,临危受命,打出了压倒性的胜利。这也是开国上将在军事指挥上的最后一次亮相,可以说是完美谢幕。
这背后到底有啥门道?
许世友的战功摆在那儿,为啥就没能获得“军事家”的称号呢?
有人说,可能是因为许世友的性格太直,得罪了不少人;也有人说,是因为他在某些历史时期的表现不够“完美”;还有人认为,这纯粹就是个偶然,没有什么特殊原因。
不过话说回来,军事家这个称号,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。不是说你打仗厉害就一定能当上,还得看各种复杂的因素。
开国上将的最后荣光
从客观角度看,许世友在开国上将中的军事贡献绝对是排得上号的。无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攻城拔寨,还是建国后的边境作战,他都交出了完美的答卷。
特别是对越自卫反击战,那可是开国上将们的最后一次军事指挥。许世友用胜利为这个群体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说句实在话,如果单纯从军事才能和战功贡献来看,许世友完全有资格和其他16位上将一样,不仅仅是“卓越的军事指挥员”,更应该是名副其实的“军事家”。
历史自有公论
当然了,称号这东西,有时候也不能说明全部问题。许世友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,在军史上的贡献,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,不会因为一个称号的有无而改变。
再说了,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。时间长了,大家自然会有个公正的评价。
各位朋友,你们觉得许世友应不应该被追认为军事家?他的军事才能在开国上将中能排第几?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!